關鍵詞 |
九江繩索救援訓練器材,繩索救援訓練器材,九江繩索救援訓練器材,繩索救援訓練器材廠家 |
面向地區(qū) |
應用范圍 工業(yè)、登山、攀巖、崖壁、城市、高空、溪谷等多重情景下的繩索技術。 山地救援隊,城市高空救援隊,繩索愛好者,戶外運動愛好者,工業(yè)高空作業(yè)人員,消防隊,特警,安全管理人員,應急救援小組
我國在繩索救援方面起步較晚,繩索救援在消防的救援系統(tǒng)中雖然已形成自己的一套模式,但是相比IRATA繩索技術體系中的繩索救援技術,還是具有一定的差距,特別是在繩索救援訓練方面,還存在許多問題。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到消防隊伍這方面的訓練效果,從而制約了應急救援戰(zhàn)斗力的提升,因而亟需關注與解決。
適用于繩索救援中除了主繩的基本團隊裝備,尤其適合團隊快速搭建基于主副錨點的雙繩救援系統(tǒng),裝備存放在一個收納包中,方便團隊快速部署。 套裝產(chǎn)品基本配置如下: 1.可背負裝備收納包1個。 2.防慌亂手控下降器2個。 3. 3英尺繩索保護套2個。 4.繩索保護板1個。 5. 20英尺1英寸管狀扁帶1個。 6. 6英尺固定錨固定帶2個。 7.繩索保護墊1個。 8. 2英寸PMP普魯士單滑輪3個。 9. 2英寸PMP普魯士雙滑輪1個。 10.鋁合金安全鉤9個。 11. 20英寸普魯士繩圈2個。 13.萬向轉(zhuǎn)環(huán)4個。
爬坡穿越工程操作說明: 大型消防中攀爬和穿越的訓練場地設有攀巖墻操作平臺(高9米,寬不小于6米,深不小于3米,平臺護欄和頂部系繩支點不小于1.8米)。巖壁是以速度攀巖。根據(jù)國際攀巖聯(lián)合會的標準速度跑道,巖壁與垂直鋼架的夾角為5°,攀爬平面為玻璃鋼板或?qū)嵞景?,尺寸?0cm×90cm,每塊巖板在巖壁對面(或側(cè)面)30m處有一個操作平臺(可攀爬、越邊搭建),訓練塔內(nèi)離地面5m處設一個終點線。攀爬設施與訓練塔之間距離地面10m的高度有一根交叉繩(兩根螺旋救援繩并列)。提前準備好攀巖保護繩、跨繩和座椅懸掛支點。 在火鐵軍大賽訓練塔內(nèi)地面合適的位置設置終點線。在攀爬設施和訓練塔之間,離地面一定距離處設置一根穿越繩。提前準備好攀巖保護繩、渡繩、座椅懸掛支點,在渡繩起點設置小繩(地上纏繞腰結(jié))和救援牽引繩。
消防員在操作攀巖項目時,通常會提前仔細觀察巖點的布置,沖刺到攀巖壁的下部,靠慣性跳躍,盡可能抓住較高的巖點,站穩(wěn)巖點后用雙手雙腳爬到巖壁頂部。
我國城市發(fā)展迅速,密集樓群、大型建設,造就越來越多復雜的高空環(huán)境。一旦發(fā)生事故,人員營救或撤離都是極為艱險的任務。早期消防救援長時間使用日式螺旋繩技術和部分美式標準技術,這些技術的實際使用效率及效果并不理想,每年都有消防官兵因此負傷和犧牲。
————— 認證資質(zhì) ———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