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品名稱 |
漆樹,大木漆,小木漆,山漆 |
面向地區(qū) |
文化
能涂鴉、能粘連、能成膜、能髹飾的生漆特性是漆工藝起源、發(fā)展的先決條件。漆文化的物化技術很可能源用于生漆調和顏料髹涂器物,生漆所具有的粘結力、裝飾性以及保護性等物性與原始生活資料整合、再融入器具的公用性、注入人類的審美體驗和情感,孕育產生了漆器,使漆器具有了文化的象征,了漆文化發(fā)展的先河。
四川漆樹的經營,長期以來都以利用天然分散的資源為主。近年雖進行較大面積的人工造林,但目前人工林還未開始割漆,生漆的采割仍處于落后局面。在經營方式上,以大木漆為主的天然林我屬散生或與其它樹種混生,偶有小片純林;以小木漆為主的人工林多在四旁零星種植。近年來,兩者都有糧漆混作和間作的人工林。
主要類型有:紅樺云杉漆樹林:見于城口縣海拔2370m的陰坡。在0.04ha樣地內僅有漆樹4株,林分組成主要為紅樺和云杉。本類型為漆樹分布上限,漆樹不僅株數(shù)少,生長也明顯不良,產漆量亦少。
華山松箭竹漆樹林:見于大巴山海拔22002500m的華山松林內。林分組成以華山松為主,漆樹為天然下種或根蘗萌發(fā)長成的,每公頃有漆樹152300株。
楊樹紅樺(或櫟類、柳)-漆樹林:見于大巴山海拔1400~2000m,每公頃有漆樹280~460株。此類漆林,多為丟耕以后,漆樹天然下種而后楊樹、紅樺、櫟類侵入所形成。其組成不定,有以楊樹為主,也有以紅樺或櫟類為主的。本類型是大木漆的主要割漆區(qū)。
有毛氈病、葉銹病、褐斑病、漆斑病、煤污病、花葉病、梢枯病、根腐病等病害;漆樹葉甲較為常見。全省漆林發(fā)生病蟲害總面積為980ha。一 、漆樹病蟲害的化學防治
漆樹病蟲害的化學舫治是利用化學藥物的毒殺作用, 起到控制漆樹病蟲害發(fā)生,發(fā) 腱之目的。對于漆林突發(fā)性和常發(fā)性舊害蟲、病原, 進行大面積實施化學藥物防治, 具 有在短時間內防治效果極其顯著的特點, 而留下f吩后遺癥也往往讓人 嘆。漆樹生產姓一瑣 蹦螂長、見效慢、涉及面廣的株業(yè)生產,對漆林進行長期地、連續(xù)地化學藥物防 治, 將產生如下不利因素
漆樹在四川分布廣泛,利用和栽培歷史悠久,為全國的主產省區(qū)之一。由于長期以來利用資源,造成目前東部主產區(qū)域的可利用的資源越來越少,產量下降,今后應積極開發(fā)利用西部地區(qū)的資源,同時大力發(fā)展人工林,建設生漆商品生產基地。
在四川漆樹多種多樣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和經營方式,形成了許多品種。四川農學院林學系調查,共收集了183個地方品種,已鑒定近50個。這些品種都有各自的生態(tài)適生條件,在營造新林、建設商品生產基地中,應以本地良種為主,因地、因經營目的加以選用。
草木ID卡
漆樹,古名桼,又名柒樹,產于我國華北、西北及其以南地區(qū),生于山間林中。漆樹為喬木,高可達20米,樹皮灰白色;奇數(shù)羽狀復葉,小葉4~6對;花小,黃綠色,聚集為圓錐花序;果實橢圓形。漆樹樹干切割,可取生漆,經處理后可涂于建筑物、家具、電子元件、電線等,木材亦可用于建筑。
注意栽種方法。種漆樹以晚秋和早春季節(jié)為好, 種前要先整地。要挖大穴栽植,一般大木漆樹每畝可栽80 株, 小木漆樹每畝可栽120~150 株,可以混交栽種。在漆樹幼林地,可以實行林糧或林油間種,提高土地利用率。
———— 認證資質 ——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