圓錐花序頂生,長8~20厘米,寬8~25厘米;花序梗長0~3厘米;花序軸及分枝軸無毛,紫色或黃棕色,果實(shí)具棱;花序基部苞片常與葉同型,小苞片披針形或線形,長0.5~6厘米,寬0.2~1.5厘米,凋落;花無梗或近無梗,長不超過1毫米;花萼無毛,長1.5~2毫米,齒不明顯或近截形;花冠長4~5毫米,花冠管長1.5~3毫米,裂片長2~2.5毫米,反折:花絲長1.5-3毫米,花藥長圓形,長1~1.5毫米;花柱長1.5~2毫米,柱頭棒狀。果腎形或近腎形,長7~10毫米,徑4~6毫米,深藍(lán)黑色,成熟時呈紅黑色,被白粉;果梗長0~5毫米。花期5~7月,果期7月至翌年5月。
女貞耐寒性好,耐水濕,喜溫暖濕潤氣候,喜光耐蔭。為深根性樹種,須根發(fā)達(dá),生長快,萌芽力強(qiáng),耐修剪,但不耐瘠薄。對大氣污染的抗性較強(qiáng),對二氧化硫、氯氣、氟化氫及鉛蒸氣均有較強(qiáng)抗性,也能忍受較高的粉塵、煙塵污染。對土壤要求不嚴(yán),以砂質(zhì)壤土或粘質(zhì)壤土栽培為宜,在紅、黃壤土中也能生長。生海拔2 900米以下疏、密林中。
產(chǎn)于長江以南至華南、西南各省區(qū),向西北分布至陜西、甘肅。朝鮮也有分布,印度、尼泊爾有栽培。繁殖播種,選擇背風(fēng)向陽、土壤肥沃、排灌方便、耕作層深厚的壤土、砂壤土、輕黏土為播種。施底肥后,精耕細(xì)耙,做到上虛下實(shí)、土地平整。底肥以糞肥為主,多施底肥有利于提高地溫,保持土壤墑情。促使種子吸水發(fā)芽。
聯(lián)系我時,請說是在黃頁88網(wǎng)青島常綠灌木欄目上看到的,謝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