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場曾被看好的中外“聯姻”,最終還是沒能避免“分手”的結局。
10月31日,Stellantis集團宣布,廣汽菲克、廣汽集團和Stellantis的股東已批準一項決議,同意廣汽菲克在虧損的情況下向法院申請破產。同日,廣汽集團也發布公告稱,同意廣汽菲克因資不抵債,向法院申請破產。
至此,廣汽菲克的命運徹底走向終結,其成為繼長安鈴木、長安標致雪鐵龍、東風雷諾、華晨雷諾金杯等之后,又一家退場的合資品牌。
1
持續虧損疊加股東交鋒
對于上述公告,業內并不感到意外。早在今年7月,廣汽集團和Stellantis集團協商決定,終止廣汽菲克。至于原因主要有兩個,一是廣汽菲克近幾年持續虧損,生產經營陷入停擺;二是Stellantis集團尋求將其在廣汽菲克的持股比例由50%提升至75%,但遭到廣汽集團拒絕,最終“一拍兩散”。
廣汽集團的公告顯示,截至2022年9月30日,廣汽菲克(未經審計)總資產為73.22億元、總負債為81.13億元,資產負債率達110.8%,資產已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。為此,廣汽菲克擬根據《破產法》等現行法律法規,向法院提起破產申請。這家曾經創造出“廣汽菲克速度”、運營僅12年的合資品牌,最終還是退出了歷史舞臺。
據了解,成立于2010年3月的廣汽菲克由Stellantis集團和廣汽集團分別持股50%。憑借著“不是所有的吉普都叫Jeep”的標簽與懷舊情懷,廣汽菲克在中國市場有過諸多高光時刻,尤其是2015年Jeep品牌在華實現國產,相繼導入Jeep自由光、自由俠、指南者三款國產車型,推動廣汽菲克銷量大漲。彼時恰逢中國SUV市場的黃金發展期,即便在2017年完全沒有新車推出的情況下,廣汽菲克依然收獲了22.23萬輛的銷售成績。不過,這也成為廣汽菲克的銷量高峰。
從2018年開始,中國汽車市場步入“寒冬”,優勝劣汰進程加速,包括廣汽菲克、長安福特、神龍汽車、東風雷諾等在內的二線合資品牌銷量開始出現大幅下滑。數據顯示,2018~2021年,廣汽菲克銷量分別為12.52萬輛、7.39萬輛、4.05萬輛、2.01萬輛,可以說是直線下滑。也就是在2018年,廣汽菲克旗下菲亞特品牌因銷量慘淡宣布退出中國市場。銷量低迷的背后,是質量問題、管理混亂等,曾經被追捧的Jeep品牌也淪落至市場邊緣。
除了經營慘淡外,中外股東關于股比調整的爭執也走到臺前。今年1月,Stellantis集團單方面發表聲明稱,計劃將在廣汽菲克中的持股比例由50%提升至75%,并稱廣汽集團同意該交易。不過,廣汽集團隨后明確回應稱“此發布行為未經我方認可”。不難看出,雙方分歧頗大。長達數月的爭執后,今年7月18日,Stellantis集團和廣汽集團分別宣布將終止合資公司廣汽菲克。而今,廣汽菲克終于走向破產。
2
“甩包袱”與爭股比
值得注意的是,對于放棄廣汽菲克,中外股東的主要動機并不太一致,從今年7月的終止聲明上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。當時,Stellantis集團表示,由于之前宣布的Stellantis獲得與廣汽集團合資企業廣汽菲克多數股份的計劃缺乏進展,Stellantis將采用輕資產方式在中國發展Jeep品牌,并與廣汽集團協商終止本地合資企業。
相比之下,廣汽集團的說法是:“廣汽菲克近幾年持續虧損,且今年2月以來一直無法恢復正常生產經營,廣汽集團和Stellantis正在協商有序終止合資公司。”在最新的公告中,廣汽集團指出:“近年來,受產品競爭力下滑等因素影響,廣汽菲克生產經營逐步陷入困境,雖股東方采取積極措施并多次增資,但經營效果未能改善,目前其生產經營已陷入全面停滯。”
也就是說,從廣汽集團的角度來看,廣汽菲克的持續虧損已經給該集團帶來較大負擔,成為其想甩掉的包袱。據了解,廣汽菲克2021年凈虧損31.69億元,而今年上半年這一數字為6.49億元。事實上,除了廣汽菲克外,廣汽集團也在加緊調整其他合資板塊,簡化品牌矩陣,就在今年4月,廣汽本田宣布,從2023年起,廣汽本田將不再生產和銷售廣汽謳歌品牌的現有產品。換言之,謳歌品牌將退出中國市場。
至于Stellantis集團,關注的重點則在于股比調整。關于廣汽菲克的股比調整,由于廣汽集團的強勢反對,Stellantis集團未能如愿,廣汽菲克也就此走向末路。圍繞另一家在華合資企業,即神龍汽車,Stellantis集團和東風的談判也遲遲未定。今年年初有消息傳出,Stellantis將對神龍汽車采取“兩室一廳”模式,中方主導雪鐵龍、法方主導標致。不過,之后“兩室一廳”計劃被曝出暫緩,至今沒有下文。在前不久舉辦的巴黎車展上,Stellantis集團CEO唐唯實暗示可能終止在華生產。對此,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唐唯實是在借此向東風施壓。
廣汽菲克走到今天這一步,是多種因素疊加的結果,在其之前,長安鈴木、東風雷諾等退場,在其之后,想必還會有一些邊緣品牌走向同樣的結局。(張冬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