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德國零部件巨頭采埃孚宣布,集團已決定將其被動安全事業部進行拆分,并在2023年底前讓其成為一家獨立公司。采埃孚由此成為國際零部件行業最新一家拆分業務的廠商。
1
剝離被動安全事業部
值得注意的是,被動安全事業部并不是采埃孚固有的業務,而是其2015年并購的天合汽車集團(TRW)的主打業務之一。就在2015年,采埃孚出資135億美元,完成對美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天合汽車集團的收購,后者并入采埃孚,成為采埃孚旗下的主動和被動安全技術事業部。之后到了2019年初,采埃孚將其分為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兩個事業部。
其中,被動安全事業部業務涵蓋安全氣囊、安全帶和方向盤,屬于傳統業務領域,但不像發動機那樣會受到汽車行業轉型的較大影響,當然也很難像電驅動、智能駕駛等業務那樣取得大的突破。在采埃孚的各大事業部中,被動安全事業部屬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。以上半年為例,該事業部銷售額為21.6億歐元,同比增長11%,雖然不及電驅傳動事業部(12%)、主動安全事業部(12%)、電子和ADAS事業部(25%),但也超過了其他業務部門。被動安全事業部的銷售額在集團中的占比為10%。
目前,在全球汽車被動安全領域,第一大玩家是奧托立夫,而采埃孚排名第二,在該領域占據25%的份額。不過,奧托立夫此前在其2021年財報中給出了另外一組數據,即2017年~2021年,在全球汽車被動安全領域,奧托立夫所占市場份額由38%提升至43%,采埃孚由16%提升至17%,均勝電子由7%提升至17%。從這組數據來看,采埃孚與奧托立夫的差距在拉大,而收購了KSS和高田的均勝電子已經逼近采埃孚。
對于此次拆分,采埃孚CEO沃夫翰寧·施艾德指出:“我們正在推動汽車業務轉型,因此,我們計劃對旗下安全業務做出調整。”采埃孚認為,通過拆分,可以引入外部投資者,幫助該事業部增長和擴張,鞏固其被動安全領域全球第二的市場地位。
2
零部件巨頭拆分成風
被動安全事業部自采埃孚剝離后,將成為一家獨立的公司。至于其未來,也許有兩種可能性,一是由外部投資者接手,類似于德爾??萍吉毩⒑?ldquo;賣身”博格華納;二是由老東家繼續控股,但保持獨立運營,類似于緯湃科技(原大陸集團動力總成事業部)。
這也是其他零部件巨頭的慣用做法。近年來,隨著以“新四化”為代表的汽車行業轉型加速,一些傳統零部件業務逐漸走向沒落,一些新興業務發展迅猛。在汽車零部件行業,拆分也成為一種慣用的做法,江森自控、德爾福、奧托立夫、霍尼韋爾、大陸集團等紛紛加入了這一行列,希望通過重新排兵布陣,重塑競爭力,以投身到下一階段的角逐中去。
整體來看,零部件巨頭選擇拆分的對象,要么是前景不佳或潛力有限的傳統業務;要么是發展前景良好的前沿業務。前者意在調整公司發展路線,甚至是甩包袱,典型代表是江森自控、德爾福、霍尼韋爾等;后者則是有意追求1+1>2的效果,比如大陸集團等。
以江森自控為例,其不斷精簡業務,在2016年將汽車座椅和汽車內飾兩大業務剝離出去,使之成為獨立的上市公司安道拓,并出售了安全設備、電池等業務,就此離開汽車行業,轉投建筑領域。業務較為多元化的霍尼韋爾也希望輕裝上陣,為此將交通系統業務、家具與ADI全球分銷業務拆分為兩家獨立公司,其中前者更名蓋瑞特,主營業務是渦輪增壓器。
德爾福將其內燃機相關的動力總成業務剝離出去,成立獨立公司德爾??萍?,待價而沽,最終將其出售給了博格華納,而母公司則更名安波福,搖身一變,成為聚焦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業務的前沿公司。
另一家剝離動力總成業務的企業是大陸集團,相關業務后獨立上市,也就是緯湃科技。不過,與德爾福不同,大陸集團并沒有放棄緯湃科技的控制權,而是希望通過拆分,使得動力總成業務獨立運營,靈活應對行業轉型,且其IPO得到的資金還可用于大陸集團的電動汽車、自動駕駛等前沿技術研發。
3
“單飛”后業績參差不齊
時至今日,那些“單飛”的業務發展情況如何?簡單來說,參差不齊。
本就是以出售為目的剝離出去的德爾??萍甲圆槐卣f,已經進入博格華納盤中,至于努力轉型的安波福也遭遇了短期挑戰,好在前景可期,除了智能網聯、自動駕駛業務外,還在努力拓展電動化相關業務。
原奧托立夫旗下的電子和自動駕駛部門,也就是后來的維寧爾,在2018年獨立后蹣跚前行,持續虧損,最終于2021年被高通和美國投資公司SSW Partners聯合收購,相關業務被兩家瓜分。
脫離自霍尼韋爾的蓋瑞特,稱不堪承受霍尼韋爾遺留下來的沉重債務負擔和賠償義務,于2020年申請破產保護,之后拋出重組計劃,由私募集團KPS收購。不過,也有人質疑蓋瑞特的破產只是商業策略,畢竟通過破產重組,其一舉擺脫了對霍尼韋爾的債務及賠償,并獲得大量融資,再加上其在渦輪增壓領域的積淀,發展勢頭良好。
聚焦座椅業務的安道拓發展情況也不錯,其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座椅供應商,客戶涵蓋各大主機廠,深厚的底蘊使得安道拓一直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。
至于緯湃科技,靠著大陸集團的金字招牌,斬獲多個電動化大單,且還在不斷調整業務,并將更多資源投向新能源科技相關業務。從緯湃科技的發展現狀來看,大陸集團對其的剝離及獨立之策無疑是成功的。
可以看出,零部件巨頭們的大部分拆分是成功的,獨立后的業務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。與此同時,新公司“單飛”后能否過得好,還是取決于自身,無論是蓋瑞特在渦輪增壓領域的領導地位,還是安道拓在汽車座椅領域的深厚積淀,亦或是緯湃科技源自大陸集團的技術積累,才是確保其“單飛”后“飛得更高”的底氣,而不是簡單的拆分獨立。(張冬梅)